postfile_69256.pdf

102 學年度義守大學創新專題競賽
說明
主辦單位:義守大學產學智財營運總中心智權技轉組
102 學年度義守大學創新專題競賽說明
壹、
競賽目的
為落實本校師生學以致用和實作學習精神,鼓勵學生勇於結合創新、創意、
創造之三創能量,透過團隊合作研究,將創意具體落實成創新技術作品,特舉辦
「102 學年度義守大學創新專題競賽」,冀望能激發學生創意及興趣,進而透過實
務專題訓練學生將所學加以發揮。
貳、
競賽辦法
一、 參賽資格
對象為本校在校生,每組包含學生 2 至 8 人及指導老師 1 至 2 人,可以跨
系所院組隊。
二、 競賽時程

初賽報名收件時間:即日起至 102 年 10 月 31 日止。

初賽結果公告時間:102 年 12 月 20 日公告入圍決賽名單。

決賽收件時間:103 年 3 月 21 日止。

網路人氣票選:103 年 4 月 21 日至 4 月 24 日下午三點止。

決賽暨頒獎典禮:103 年 4 月 25 日舉行。
三、 競賽組別
為因應本校多元化科系領域,本次競賽將分為二大領域組別,各參賽隊伍
擇一組別參加。組別如下:
(一) 創意生活(有實品)
(二) 科技應用(無實品)
四、 參賽方式
(一) 參賽報名表採線上下載。
(二)收件:
1.
第一階段(初賽):請各參賽團隊依本競賽辦法說明之附件格式,完成
1
102 學年度義守大學創新專題競賽說明
參賽報名表、競賽作品企劃書、參賽同意書(如附件一至附件三),參
賽文件於 102 年 10 月 31 日前上傳至指定網址:
http://www2.isu.edu.tw/interface/survey.php?id=2465
。
第二階段(網路投票和海報展):請各決賽參賽團隊(依產學智財營運
2.
總中心公告為準),於 103 年 3 月 21 日前上傳作品影音檔及主題海報
電子檔(海報由智權技轉組統一印製)。
(1) 影音檔請以動靜態影像、影片、動畫等方式呈現,內容需呈現
設計構想及創作特點等,短片長度須不得超過三分鐘,檔案大
小勿超過 300M。影片比例建議 4:3,並以「.mp4」
、
「.avi」
、
「.wmv」
格式上傳至指定網址:
http://www2.isu.edu.tw/interface/survey.php?id=2466
(2) 主題海報須能清楚表達設計構想、創作特點等創新設計。設計
圖面以一張直式(高 120cm*寬 84cm)為主,海報圖片請使用原始
檔,並以「.ppt」、「.pdf」格式上傳至指定網址:
http://www2.isu.edu.tw/interface/survey.php?id=2467
第三階段(決賽):實體和主題海報呈現。請自行於決賽當日至指定攤
3.
位呈現出最佳狀態,以利評審到場評選。
五、 評選方式
(一) 評選程序:

初賽(書面審):各組別最多 20 隊入圍決賽。

最佳人氣票選(網路投票):採每人每日最多 10 票計,學生以學號
計票,教職員工以職號計票。以得票數最高之入圍決賽隊伍獲得
最佳人氣獎榮耀。

決賽(攤位審):邀請校內外學者與業界人士擔任評審,並組成評審
委員會,在時間範圍內各評審到現場聆聽入圍隊伍口頭說明,依
各評選要點和現場就參賽實物及海報或其他相關資料進行評分;
若分數相同,由評審委員會評議名次。
2
102 學年度義守大學創新專題競賽說明

配分比例:書面評審 40%,海報與實作成果評審 60%。

評審委員會:由各組別之初複賽評審委員組成評審委員會。
(二) 評選重點:

初賽(書面審):
功能性
作品的功能性和特色。
創新性
作品特點是否具原創性,及其應用之創新
35%
性。
可行性
可操作度及是否能達成具體功能。
技術性
市場潛力

10%
15%
實作成果之品質及製作之難易程度、如何開
15%
發、請預估成本與時間。
於產業上的可應用性、預估作品的市場如
25%
何。
決賽(會議審):
口語表達
含流暢度、台風、服儀。
10%
海報及其他 海報內容呈現之豐富性及意象。其他相關
30%
相關資料
資料呈現之完整性。
實體或概念
實體或概念的完整性,是否符合三創原則。 40%
展示
現場回答
評審提問之回答。
20%
六、 智慧財產權相關事宜:

所有參賽作品以近一年完成之成果為限,且必須保證無抄襲仿冒之情
事,主辦單位若發現參賽作品有違反本比賽規則所列之規定者,則取
消其參賽資格,若為得獎作品,則追回已頒發之獎項並公告之。如造
成第三者之權益損失,該參賽者應負完全法律責任。

所有參賽作品所衍生之智慧財產權由義守大學所有,參賽團隊應負責
相關法律責任;惟各原創者應無條件授權主辦單位對所有入選作品進
行攝影、出版、著作、公開展示及發行於各類型態媒體宣傳之權利,
各入選者不得提出異議,並應配合提供相關圖片與資料,供主辦單位
推廣競賽成果。

參賽者應自負責任妥善保管其因參與本競賽而知悉或持有之任何技術
3
102 學年度義守大學創新專題競賽說明
或資料,且不得洩漏或交付任何第三人。

歷屆參賽之相同作品不得重複參加。
七、 獎勵和補助

各組別遴選決賽前三名作品及最佳人氣獎,將獲頒獎狀、獎金(或獎品),
第一名新臺幣 5,000 元;第二名新臺幣 4,000 元;第三名新臺幣 3,000
元;佳作若干名可獲得獎狀一只,最佳人氣獎新臺幣 1,000 元。主辦單
位將依據評審委員會決議視作品優劣增加或刪減獲獎的名額。

本校將協助獲獎作品申請專利或參與國際發明展,但需由義守大學教
職員工研發成果審查委員會開會審議申請作品,專利申請費用及發明
展參展費用全額將由本校負擔。

凡參與網路投票者,由電腦隨機抽取數名幸運得獎者,頒予精美贈品(義
大世界禮券、隨身碟、隨身包包掛勾、行李掛牌等)。

凡得獎團隊之指導老師可頒發獎狀一只,並於教師績效計分;凡參賽
團隊及獲獎團隊皆可列入系所績效表現計分。

本競賽經費由教學卓越計畫支付補助。
八、 聯絡資訊
產學智財營運總中心智權技轉組
吳子淇 07-6577711#2684
張雅慧 07-6577711#2683
E-mail:[email protected]
4
附件一
102 學年度義守大學創新專題競賽說明
102 學年度義守大學創新專題競賽 參賽報名表
團隊名稱
作品名稱
類別(請勾選) □創意生活 □科技應用
單位
指導老師
E-mail
(至多兩位)
單位
E-mail
姓名
系級
團隊代表人 學號
(學生隊長)
行動電話
E-mail
隊員姓名
系級
學號
行動電話
5
E-mail
102 學年度義守大學創新專題競賽說明
附件二
作品編號:由主辦單位填寫
102 學年度義守大學創新專題競賽
企劃書
團隊名稱:
作品名稱:
團隊代表人:
6
102 學年度義守大學創新專題競賽說明
作品名稱
內容至多以 10 頁為限,至少包括:1.作品名稱 2.作品簡介 3.評選重點 4.其他可供評審參考之資
料等(一律自左向右以 A4 規格直式橫寫,字型為 12 字元)。
7
102 學年度義守大學創新專題競賽說明
附件三
【參賽同意書】
參賽人員因參加義 守 大 學 舉辦之『102 學 年 度 義 守 大 學 創 新 專 題 競 賽 』,除保證確實了解
參賽規則及遵守評選之各項規定外,茲同意並承諾下列事項:
1. 參賽人員保證報名表及企劃書之各項資料確實無誤,否則將取消報名及參賽資格。
2. 參賽作品,絕無抄襲、盜用、由非參賽人員之人代勞、冒名頂替或侵犯他人著作權、專利權及其
他智慧財產權等情事,且不曾公開發表及不得為市面上已存在或發行之商品。參賽作品若經檢舉
或告發者,主辦單位有權取消參賽資格,若有得獎亦將取消其得獎資格且追回已頒發之獎金,其
衍生之一切法律責任由參賽人員自行負擔。主辦單位使用參賽作品所產生之損害賠償或訴訟負
擔,由參賽人員負擔賠償。
3. 參賽人員需遵守本競賽相關規定,未遵守者經評審委員會裁決認定後,將取消得獎資格且追回已
頒發之獎金,並得由主辦單位公布。
4. 參賽作品如獲獎勵(下稱得獎作品)
,參賽人員同意主辦單位基於宣傳、推廣、觀摩發表、出版及
研討會等需要,運用參賽人員之創作內容,並配合提供相關圖片與資料。
5. 參賽人員就得獎作品同意參與並配合與本競賽相關之宣傳、推廣、觀摩發表、公開展示、出版及
研討會等活動。另外,得獎作品於主辦單位所指定之媒體(含網路電子媒體)宣傳、推廣、展示、
發表及出版時,參賽人員不得有異議。除獎金外,主辦單位不另外支付版稅及稿費,且編輯人員
基於版面編排需要,有權修改得獎作品。
6. 獲獎團隊之參賽作品得由本校申請專利,專利權人為義守大學,發明人或創作人為參賽團隊人員。
7. 參賽人員同意以主辦單位所在地之法律為準據法而為解釋適用。若因本同意書而涉訟時,參賽
人員同意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
8. 參賽人員絕對遵守本競賽所有規範與評審之決議。倘因未遵守作業時間及相關規範而遭淘汰,
絕無異議。
9. 參賽人員就參與本競賽及參賽作品所提交之相關資料,主辦單位恕不退還。
10. 評審前,若遇不可抗力之因素所造成的作品損失,主辦單位恕不負賠償之責。
11. 獎金由團隊代表人代為受領。
12. 依中華民國所得稅法規定,獎金受領人為個人者,應將該項獎金列入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納稅;
所得獎金應依稅法規定扣繳所得稅。
此致
主辦單位 義 守 大 學
參賽隊伍全體人員親筆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8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