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世代定序與生物資訊分析暨基礎臨床研究之應用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 Bioinformatics - From Basic Study to Clinic Research 威健公司 楊明哲博士 演講摘要 諾貝爾獎得主 Sanger 於 1975 年所發展出的 Dideoxy Termination Method (Sanger 定 序法) 在人類基因體解碼計畫中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傳統 Sanger 定序法須將分 析標的片段放大,針對較長的目標區域進行多次放大,定序後再進行比對 (Mapping)或組裝(Assembling),實驗步驟繁瑣費時。有別於此,次世代定序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技術不需額外先行放大目標,直接將整個區域進行定 序後再進行分析,透過比對及組裝可建構出完整區域的序列資訊,顯著地提升定 序效率。NGS 實驗流程包含核酸片段化 (Fragmentation)、高通量定序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分析 (Analysis) 、建庫 (Library Construction) 共四個 步驟。定序的方式又可分為單端定序(Single Read or Single End)與雙端定序 (Paired-End & Mate Pair)。此技術可應用於快速尋找已知或未知的序列資訊,並透 過比對與記數(Counting)分析可得知其與實驗樣品物種之已知參考序列(Reference Sequence)間的相似度或定量。並可利用組裝方式預測與驗證無物種參考序列的序 列資訊。此 NGS 技術可預期對現代基礎及臨床生物醫學的發展產生加速性的鉅 大衝擊。
© Copyright 2025 Paperzz